腾龙国际知识百科详情

【时间】上博云观展中国古代雕塑馆

  上海博物馆的古代雕塑陈列,1983年在上博汇大楼的展厅首次向公众展出,在内率先采用全封闭全人工照明展示,在我博物馆陈列设计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目前古代雕塑馆的展厅面积为768方米,展品120余件,既有工艺雕塑和墓葬雕塑,也有大量的佛教造像。展出的雕塑类文物具有多样化的面貌和风格。

  现有展线从战起,到宋辽金结束,时代上是连贯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战秦汉部分展示了古代早期的雕塑以工艺类雕塑和墓葬雕塑为主,主要展品有战时期的青铜人形器座楚地木俑汉陶俑等。

  ●魏晋南北朝和隋代部分南北朝是古代佛教雕塑艺术的第一个繁盛期,既有大型石刻佛像,也有精巧的型金铜佛像。

  ● 唐五代部分这是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主要展示了石刻金铜佛教造像和刻画生动的各类陶俑。

  ● 宋辽金部分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向世俗性写实性的方向发展,主要展示有石刻木雕和金铜铸造的各类造像。

  古代雕塑馆的开创者,是从艺术的视角看待和理解馆藏的古代佛教造像刻石木俑和陶俑等文物,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雕塑馆。因为疫情的原因,古代雕塑馆暂时关闭了。这一次,我们请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从事古代雕塑鉴定与研究工作的师若予老师,带大家云逛雕塑馆。

  先秦时期,独立意义的雕塑比较少见。常见的是依附于器物之上的动物或人物造型,或是将整个器物做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算是工艺雕塑。

  战时期的青铜人物器座,相关研究认为可能是灯座。铜人的双手空合抱于胸前,空处原插有灯架,上承托盘。灯座和灯架分开铸造铆接而成,便于拆装。

  汉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所以当时的墓葬神道石刻与陪葬俑非常兴盛。特别是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希望将自己现有或期望的富足生活场面搬入地下,于是有了以庄园田地仆从禽畜等为题材的模型或陶俑作为陪葬品。

  这件红陶烧制的陶狗,可能出自川渝地区汉晚期的墓葬。陶狗脖颈部位留有合范痕迹,应是先翻模做出部件,再粘接在一起,然后进行局部的修饰与捏塑而成。陶狗双耳竖起,四肢直立,尾巴卷起,非常生动。汉墓出土的这类陶狗陶猪陶牛等,都是很生活化的。

  石碑是原有的雕刻艺术形式,这件造像碑是把汉代的画像石刻和佛教的雕刻艺术做了一个结合。

  北魏王龙生等造像碑的碑首位置,表现的是维摩诘所说经文殊菩萨问疾的故事。其文殊着菩萨装,维摩诘与其相对而坐,身着士族服饰,做辩论的姿态。

  据经记载,维摩诘是一位古印度的富翁,佛法造诣颇高,他装病在家,等待释迦佛的弟子们登门辩论,众弟子自知辩不过维摩诘,多推辞不去,最后释迦佛派出智慧最胜的文殊,前去探望维摩诘,辩论佛理。

  北魏石塔的层数多为单数。在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件庄浪出土的北魏五层石塔,保存完好。上博的这件,相当于它的第二层。

  有趣的是,从这件雕塑还可以看出出土石塔节的陇地区是一个佛教雕塑艺术传播的十字路口。上面既有身穿式佛装的佛像,佛衣宽松,褒衣博带;也有受到西域影响的凉州风格的佛像,衣服紧贴身体,菩萨像裸露上身,下身穿裙。

  式的佛装源自蜀地南朝齐的风格,越过秦岭影响到陇地区,表现了此地南北方向的交流。而凉州风格佛装受到亚新疆风格影响,沿丝路自西向传入。

  在石塔节下方,有一些祥瑞动物龙狮子骆驼和驴子。这些动物在当时被认为是神兽,且多从西域传。

  这是一件源自长江下游地区的南朝齐梁之际的佛教造像,风格接南京栖霞寺千佛崖的南朝造像。

  佛像的肉髻比较高,穿两层袈裟,里面的一件通肩袈裟,在亚地区的犍陀罗佛像上多有表现,应是源自当地人的着装。但这件通肩袈裟领口低至胸部,表现出南朝的时代特色。

  佛像的外层袈裟,为形似南朝士族服饰的褒衣博带式样,袈裟和裙裳下摆从佛座上垂下形成悬裳座,非常有韵律和美感。

  这件唐代菩萨石像,用质地细腻的白色大理石,即汉白玉雕成。古人也把这种像称为玉像。

  南北朝时期,雕刻白色大理石佛像在今河北曲阳临漳邺城等地非常盛行。隋唐时期受到以上地区的影响,长安地区也雕造这种材质的佛教造像。

  这件菩萨像从风格和材质看,源自长安地区。菩萨脸型圆润,五官刻画精致,身材写实稍显丰腴,显得静谧高贵,是一件盛唐时期的雕塑精品。

  这件唐代天王立像,为四天王的一件。同类的天王像可以在唐代砖塔上看到,通常被镶嵌于前后塔门两侧。

  天王像所戴的头盔很有特色,是一个兽头形象。相关研究认为这种兽头可能代表狮子,源自古希腊神话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披戴的狮皮。在阿富汗出土的犍陀罗造像,佛的身边就有身披狮皮的护法神。这种戴兽头的形象自亚传入我新疆地区,并一直影响到唐代的天王形象。在新疆克孜尔石窟里,能看到类似形象。

  但这个兽头也有可能是老虎。唐代吐蕃的风俗是,当战士打胜仗后,赞普会赏赐他们虎皮。在敦煌吐蕃占领时期的壁画上,有身着兽皮的天王像出现。这件唐代天王像,体现了多源文化的交融。

  这尊思惟菩萨铜像根据风格判断,是武时期的,应该受到印度笈多艺术的影响。可能是一组大型群雕的一部分。

  整组群雕的下方,是表现西方净土的莲池,池生出像树干一样的主干,上面是阿弥陀佛,旁边有观音和大势至两个菩萨。在主干两边伸出50个侧枝,每个侧枝上有一个菩萨。这件思惟菩萨可能是其之一。

  宋代彩绘漆金水月观音像,应该是山西地区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时期的昉创造了水月观音的形象。

  这是一件大理的大日遍照佛像,铜鎏金材质,外表涂以红漆,具有典型的大理佛像特色。像高48厘米,是存世同类造像尺寸最大的一尊。

  佛像着袒露右肩的袈裟,左手于腹前向上施禅定印,右手抚腿施触地印,右臂上戴臂钏,双耳戴耳铛,为初唐自印度传入我长安的宝装佛形象。

  四川广元石窟此类佛像有铭文记载作菩提瑞像。大理的大日遍照佛像受到四川此类唐代佛像的影响。佛像内腔铸有大理盛明二年公元1163年造像者张兴明的发愿文题记。

  总的说,上博是从艺术的视角,理解馆藏的这些佛教造像和陶俑等,并使之成为有形的古代雕塑艺术史。

  ? 上博云看展系列Ⅰ古代雕塑馆 ?

上一篇:【游玩】陕南绿色明珠安康游览完全攻略 下一篇:【产品】[其它]10万元短期理财买什么好有哪些可以选择?